• 尊龙凯时

  • 最新动态 合众要闻 行业动态

    金融危机考验我国环保力量:以环境监管促经济转型

    发布日期:2015-09-17 13:12:10   阅读次数:2066

    乐观与困难同在

      在国家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安排的约4万亿元投资中,直接投向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达3500亿元 。请您谈一下,这4万亿元投资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有何积极的意义 ?

      去年11月以来,从出台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保增长的调控目标 ,再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的出台,越来越细化的调控举措逐步勾勒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路径——既要保当前经济增长 ,又要抓住难得契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在4万亿元投资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占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占3700亿元,铁路、公路 、机场 、城乡电网占建设18000亿元 ,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占400亿元,生态环境投资占35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占1600亿元 ,灾后恢复重建占1万亿元。从这一投资结构中可以看出,国家安排这4万亿元资金投入,并不是为了简单地直接刺激经济 ,依靠工业企业的复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产值,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而是要借力打力,转“危”为“机”,同时达到改善民生和调整结构的目的  。

      对于这次金融危机以及国家拉动内需措施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目前还无法清楚地得出结论性意见 ,因为还没有为此进行系统的实地调研 ,而且经济界对这两个事件的实际效应也众说纷纭 ,各持己见,我们现在能做的是进行一定的理性推测。

      我们可以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正反两个方向的趋势分析:一是从正面来看,受金融危机影响, 很多企业停产、歇业或关闭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污染排放 ,这一点已有《人民日报》记者在宁夏等地的报道给予了一定佐证。同时 ,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计划中 ,有相当一部分投资是投向生态环境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的 ,这会使很多地方的环境基础设施和环保能力上一个台阶,这对控制环境污染和恢复生态功能是有利的 。

      二是从负面来看,金融危机使很多企业流动资金缺乏,无钱投入污染治理,可能会使企业污染减排更加困难。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一些原来停产或歇业的落后产能可能恢复生产 ,形成污染反弹。

      上述正反两个趋势,究竟谁强谁弱,可能各地情况不同。我个人认为,近期负面趋势可能更大一些 。这是因为 ,我们当前的经济困难主要是由外需不足导致的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并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国 ,内生需求不可限量 ,一旦采取措施扩大内需,我国经济可能会比较快地实现好转,每年仍能达到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 ,这与美国是由于金融系统严重恶化而导致经济衰退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

      这种由于人口众多而产生的经济自我循环的现象,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巨国效应”。而我国又是一个具有独特政治资源的国家,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很强 ,一旦国家确定要保增长 ,尽管要付出较大的代价,也一定能达到目标,所以我们可以对经济恢复抱有很强的信心。

      但在这个恢复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很快改善  ,“两高一资”产业延续运行 ,被市场周期性波动所淘汰的落后产业可能在欠发达地区“克隆”再生,所以对环境的压力会先抑后扬,我们应该把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一些 。

    上一篇:目前的环保能力能否应对危机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 ?

    下一篇:环境保护部工作动态2009年第六期

  • XML地图